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7篇
  免费   1302篇
  国内免费   721篇
耳鼻咽喉   317篇
儿科学   150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827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1341篇
内科学   881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508篇
外科学   1094篇
综合类   344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262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317篇
  14篇
中国医学   1220篇
肿瘤学   60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1119篇
  2011年   1252篇
  2010年   1002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987篇
  2007年   937篇
  2006年   811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于对一线药物存在很大的耐药性,广泛耐药结核病和多药耐药结核病往往很难完全治愈。普托马尼(Pretomanid,PA-824)是目前临床试验评估中的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优选药物之一,该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和呼吸中毒两种机制,对复制型和静止型结核分枝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杀菌活性。本文通过探讨PA-824释放活性氮物质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强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延长早期杀菌活性、降低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载量的速度、引起可控性不良反应等作用,全面了解该药物的抗结核作用机理,包括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耐药性的发展、缩短结核病治疗的持续时间等。本文还阐述了PA-824、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联合治疗,该联合方案具有相当的杀菌活性,在杀灭细菌和抑制耐药性方面具有协同或相加的作用潜力,对XDR-TB或者MDR-TB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改善目前结核病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愈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健康对照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体外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FN—α(0、100、1000、10000IU/ml)刺激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IFN活化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和γ—干扰素活化因子(GAF);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FN诱导抗病毒蛋白MxA、OASI、PKR的相对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建立了EMSA检测ISGF—3和GAF转录蛋白的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地检测样本中MxA、OASI和PKR的表达。结论:建立了IFN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干扰素β-1b(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进一步探索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IFNB-1b治疗的MS患者13例,并于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包括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EDSS)评分、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SQOL-54)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结果经IFNB1b治疗的MS患者在第1、3、6、9、12个月随访时生活质量、EDSS、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性功能及对性生活满意度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情绪致角色受限、疼痛与病程呈正相关(P值均0.05);躯体功能、情绪状况、社会功能、性功能及对性生活满意度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认知、应激与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躯体致角色受限、精力、健康认知、总体生活质量及健康变化与病程、EDSS、HAMA、HAMD各项无相关性,年龄与MSQOL-54无关(P值均0.05)。结论 IFNB-1b短期内可能对MS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生活质量与患者的EDSS评分、焦虑抑郁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和眼动脉(OA)血流储备及血管反应性研究,探讨其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门诊随机抽取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只眼及同时期体检健康20例正常对照组40只眼,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MCA及O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后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屏气后的搏动指数(PI’)和屏气指数(BHI)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O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后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屏气指数(BH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的搏动指数(PI)、屏气后的搏动指数(P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MCA、OA的脑血管反应性检测,可以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及时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比研究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与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在治疗皮肤撕脱伤中的移植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52例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因撕脱皮肤毁损严重无法利用,只能采用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撕脱伤创面,其余29例利用撕脱皮肤反取制备薄中厚皮片,全部薄中厚皮片打孔直径1cm,术后均采取加压包扎。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均成活,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移植的23例患者中,Ⅰ期愈合者21例,Ⅰ期愈合率为91.3%;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的29例患者中,Ⅰ期愈合者24例,Ⅰ期愈合率为82.8%。结论: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移植与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移植的Ⅰ期愈合率相仿,临床应尽可能利用撕脱皮肤反取制备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撕脱伤创面,如撕脱皮肤难以利用则应选用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以鼻中隔软骨为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在东方人鼻尖整形中的应用。方法:在50例鼻尖整形患者中,均以鼻中隔软骨为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使用固定悬浮型移植27例,延伸型移植13例,鼻中隔延伸型移植10例。结果:除1例因术后鼻尖突出度不足,经二次手术纠正外,余49例鼻尖成形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不同情况,以鼻中隔软骨的不同植入形式进行鼻小柱支撑移植是鼻尖整形中一项良好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8.
目的:应用瘢痕疙瘩动物模型探索瘢痕疙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临床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构建裸鼠的瘢痕疙瘩动物模型,对动物模型进行光动力试验治疗前并对动物模型治疗前、后瘢痕组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构建的裸鼠动物模型基本保持瘢痕疙瘩的结构特征,光动力治疗后瘢痕组织变小,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减少。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瘢痕疙瘩有效。  相似文献   
99.
为观察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3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均一次性治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
陈博  林勋  庞坚  孔令军  詹红生  程英武  石印玉 《中国骨伤》2014,27(12):1012-1014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的变化,研究石氏伤科气血理论及骨错缝、筋出槽学说,揭示慢性脊柱病损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将36只350~4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旋转固定组(RF组)、单纯固定组(S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2只.RF组和SF组大鼠腰椎L4-L6节段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RF组大鼠使Ls棘突向右侧旋转,造成L5棘突与L4和Ls棘突的不共线;SF组大鼠单纯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不进行旋转.分别于固定后1、4、8和12周时,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黏度变化.结果:固定4、8周之后,RF组和SF组大鼠在高切(150/s)、中切(60/s)和低切变速率(10/s)下的全血黏度皆高于Sham组大鼠(P<0.05).固定1、12周后各组大鼠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错缝、筋出槽可导致大鼠全血黏度升高,增加血脉瘀阻的程度,从而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脊柱病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